数字化转型实践:智能油库建设(1):整体架构

数字化转型实践:智能油库建设

整体架构

油库是油品储运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紧密衔接一二次物流的枢纽环节。油库除了储存和保管油品的基本功外,还发挥着战略储备和平衡供需的作用,在确保能源工业平稳运行,保障能源安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油库管理的主要业务职能为油品的收发转存。在业务类型上,油库的业务工作主要包括运行管理、生产作业和生产保障三个层面活动;在业务环节上,油库的生产作业主要包括接卸、储存保管、付油三个环节;在业务保障上,油库的生产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环保管理和设备管理两类基础支持工作。

5-2

图1:油库典型业务架构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下,作为油品储运系统的关键节点,油库的信息化建设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呈现出鲜明的智能化特征:

6-1

图2:智能油库整体架构

(1)       采用“数据+平台+应用”架构模式

利用平台沉淀的技术和业务服务能力,快速高起点构建新一代油库智能化应用。平台包括“数字化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两部分:“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计算、存储、网络三方面的硬件支撑资源,“数字化服务”提供业务、数据、技术三方面的能力共享资源。在“数字化服务”资源中,业务服务提供主数据、罐容计算、智能棑罐、智能工艺、智能盘库、损耗测算等基础业务应用能力;数据服务提供储罐、阀门、工艺管线、电气仪表等实体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以及业务过程数据的实时感知与共享能力;技术服务提供数据存储、集中集成、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地理信息、工业物联等通用引擎能力。

(2)       智能装备和技术场景化应用

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和人员精准定位、AI视频分析、三维数字化等成套技术系统在油库特定智能化场景中得到应用。机器人与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特殊环境下的现场设备和作业检测诊断、隐患排查,实现现场区域全覆盖巡视等任务。可代替抢险人员进入高危事发现场开展现场救援、处置、侦查等工作,降低一线高危作业人员危险指数和劳动强度,提升油库数字化运维能力。人员精准定位与AI视频分析技术可应用于生产作业、储罐、库区运输以及人员临时作业等场所,依据业务监管需求,对人员异常(如:防护缺失、人员倒地、违规作业、人员离岗等)与环境异常(如:明火、烟雾、泄漏、危化品堆叠)等事件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分析与报警,提高现场管控能力。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为业务应用提供3D可视化运行环境,增强生产作业、设备运行、安全管控、应急处置等业务的表达效果,提高应用成效。

这些智能装备和技术除了发挥其固有的专业功能外,还可作为现场作业层“成套设备”,通过平台实现物联接入,强化与现场作业、安全审查、设备巡检等业务深度融合和联动管控,为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和执行落地,提供实现手段。如:对于安全管理中“特种作业现场签批和现场过程管控”的要求,通过人员定位、AI视频的支持,可以充分保证这一管理要求的“最后一公里”落地到位。

(3)       库区全面应用物联感知

基于“平台”物联服务等能力,实现对现场作业工控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以及特定专业智能设备和技术系统的信息全面采集、计算与状态监测,实现从现场作业、业务管理到库级运行管控的全景状态的可视化呈现,为实现库级管理者对全库运行状态的敏锐感知、快速掌握和精准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4)       全库业务一体化协作联动

通过“平台”的数字化服务,提高业务数据集成共享能力,增强各应用间交互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协作能力,打通业务条块间的数据壁垒和流程隔阂,实现全库内外业务流程贯通和跨业务协作联动,构建起新的、更具成效的业务智能化场景,全面提高油库运行效率和效益。

11-1

 

3:智能油库集成架构

如:通过生产作业、作业控制与一次物流、二次物流、销售、ERP等外部系统的集成化运行,优化罐存安排计划和输转(接卸)方案,进行合理的罐存摆布和工艺管线安排实现作业智能调度与控制,显著提升油库的接卸效率。通过发油控制系统、自助排队系统、门禁系统的集成联动,可以快速自动分配发油鹤位、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发油作业效率。

综上,智能油库实现了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运营方式,为能源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未来油库建设发展的方向。

创建时间:2025-04-16 13:03
首页标题    技术文章    数字化转型实践:智能油库建设(1):整体架构
浏览量:0
收藏